前一段时间有人具体分析了郑耀先如果没被“误解”,而是他“风筝”的身份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在1955年就可能被授予某种军衔,但在笔者看来,他就是没有断线,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军衔——能在公安局当科长处长就烧高香了,而绝大多数公安部门的高级领导,也是没有参与授衔的。
地下工作者公开身份后,一般都会转到经济、文化部门,或者在政协工作,能进公安局的少之又少,即使进了公安局也不可能授予军衔,尤其是像郑耀先那样手上有血、部分事情说不清楚的人,是不可能再从事反特工作的。
郑耀先有太多事情说不清楚,所以他才以“周志乾”的身份在重庆公安局当了一名管档案的“留用警”,至于在重庆“抓影子”是守株待兔还是缘木求鱼,读者诸君自然心中有数:影子原本潜伏在延安重要部门,解放后大概率会留在北京,即使到地方工作,来重庆的概率也不会超过三十分之一。
如果韩冰不阴差阳错调到重庆,那么郑耀先就会一直以“周志乾”的身份,跟中统女特务剃刀林桃安安静静地过他们的小日子,直到郑介民将其“唤醒”。
展开剩余84%郑耀先作为一名“战略特工”,对大局的掌握还是比较准确的,更知道他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承认自己的身份,顶多能算“自首”,而他那个级别的特务,是没有资格进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
解放后全国各地有若干个不同名称的战犯管理所,1956年才开始高级战犯大集中,文官厅长以上、武官少将以上才有资格进功德林,军统(保密局)特务都有军衔,在功德林只有一个保密局浙江站站长章微寒是上校——张微寒之所以在自首后又成了战犯,是因为他自己做事 不地道。
沈醉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中详细讲述了章微寒成战犯的原因:“他除找到一些原浙江站的人员和过去在军统中工作过的人,带到公安部门去自首登记外,还对几个不愿去自首而愿回台湾去的尽最大气力掩护他们平安离开了杭州。由于他没有具体反共活动,仅仅是重旧情包庇过特务而不去检举,所以需要改造一下他的立场观点,不再敌我不分。战犯管理所一成立,他也就被选到北京了。”
事实上章微寒可不仅仅是包庇特务那么简单,公安人员在他家里,还现场抓到了奉毛人凤之命从台湾潜回与章微寒联络的特务:“这两个是奉命而来,一个被发觉而遭到逮捕,另一个便找章请求暂避一下,好找机会逃走。由于那个被捕的供出了章与他们的关系,公安部门便去章家搜查,把那个漏网的抓住了。这样,章微寒也就被‘捉将宫里去’交代问题了。”
章微寒与毛人凤保持联络,所以自首后被查出问题,就进了功德林,那还是因为他属于省站站长一级,“相当于少将”,而且手上也没有血债——他当浙江站站长也没几天,纯粹是毛人凤的弟弟毛万里为了有理由逃跑,才把站长帽子甩给了章微寒,章微寒就是个顶缸的。
沈醉笔下的章微寒身材极其短小且“忠厚老实”,他包庇特务也是抹不开情面,但郑耀先可就不同了,就连他的上线陆汉卿也曾说郑耀先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鬼子六”,可见郑耀先手上沾满了鲜血——不管他是不是万般无奈,很多血债都是要记在他头上的。
郑耀先在军统搞行动,后来又在渣滓洞集中营(看守所)担任过不可说的职务——按当时的情况分析,他在渣滓洞也不是“吃干饭”的,起码也是副主任或“看守长”,他那四个“同事”的结局表明,即使他自首了,在镇反的时候也必然要吃一颗子弹。
全国政协回忆录专刊《纵横》杂志1012年第四期刊登了《重庆集中营“四大杀手”落网记》,那篇文章详细记载了郑耀先的四个“同事”的结局:“在血腥大屠杀中,最残忍、狠毒的就是杨进兴、徐贵林、张界、漆玉麟等臭名昭著的四大杀手。他们杀人后自知罪孽深重,伪装隐藏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清匪反霸和追逃行动,他们最终先后落入法网,被押上历史审判台处决。”
一号杀手杨进兴是浙江宣平人,他二十三岁加入军统,因为枪法精准且凶残成性,在担任军统行动队队员时被戴笠选为贴身卫士、侍从副官,戴笠死后,杨进兴被毛人凤发配到渣滓洞当了一名看守,这倒跟郑耀先的经历有几分相似 。
杨进兴潜伏在南充永安乡下,居然成了四川省推荐的“全国劳模”,结果照片被“熟人”看见,于是“1958年5月16日,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人民文化宫广场召开公审大会,逃匿十多年的杨进兴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按时间推算,郑耀先跟杨进兴在渣滓洞期间是见过面的,而且在某一版本的《风筝》小说原著中,“风筝”叫“钱溢飞”,他的“徒弟”叫“杨旭东”,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杨进兴就是“宫庶”的历史原型之一。
“宫庶”的另一个历史原型可能就是郑耀先的另外三个“同事”中的第二杀手徐贵林,此人历任重庆望龙门(《风筝》里提到过这个地方,徐百川曾命令赵简之杀害大量被捕人员替遇刺的郑耀先“报仇”)看守队队员、白公馆看守所看守、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是徐远举)警务组组员、渣滓洞监狱看守长。
徐贵林绰号“猫头鹰”,我们看《风筝》中的宫庶下巴前凸且圆脸眼凹,也跟猫头鹰 有三分相似。
徐贵林的结局在史料中的记载也很清楚:“1950年3月22日,重庆市军管会公安局向所属十八分局发出逮捕令……从徐贵林身上搜出20响驳壳枪一支、子弹20发、军用匕首一把。1950年5月18日,重庆警备司令部在解放碑召开公审大会,徐贵林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三号杀手张界,化名张宝兴,四号杀手漆玉麟原名宋玉成,这两个姓名,大家似乎也能跟“郑耀先的兄弟”对上号,他们的结局跟杨进兴、徐贵林一样,都是被一颗子弹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实事求是地说,有时候高级特务还真未必会被判处死刑,比如这四个家伙的上司徐远举、周养浩,就都在战犯大集中的时候进了功德林。
徐远举周养浩都是少将特务,沈醉被任命为“云南游击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没几天,架子还没搭起来就被抓,所以他同样是以“少将特务”身份对待。同样道理,郑耀先被郑介民授予的那个“少将军衔”也是空的——他连副官、秘书、报务员都没有,还是一枚闲棋冷子。
最小的特务基本没事,高级特务也有特赦机会,像郑耀先那样的校级特务,如果背负着血债,基本就是十死无生了,这可能也是郑耀先不敢“自首”的重要原因——如果郑耀先知道自己有机会进入功德林并与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做“同学”,他大概率会以这种方式探查“影子”的去向。
如果以少将身份自首,郑耀先是有机会进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你说自己是少将,那么你的部下和联络人在哪里?
这个问题郑耀先是无法回答的,因为按照常规,郑介民既然让他深潜,就必然给他配备手下,还要约定好联络方式和接头暗号和通讯密码,要不然郑介民就无法将其“唤醒”。但是直到最后,郑耀先也没有交出一个手下,更没有说明他如何跟郑介民继续联系。
正因为这个严重的问题说不清,郑耀先即使自首,也不会以少将对待,而且还会被判定交代不清楚、顽固不老实,那么等待他的,就只能是一颗子弹了。
郑耀先确实没有说他如何与郑介民联络,也没有说他有多少手下,这就给读者诸君出了难题:在您看来,郑耀先是不是还有很多事情在隐瞒?他潜伏在重庆,真是要缘木求鱼抓影子吗?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辉煌优配-炒股配资股票-股票配资平台哪个可靠-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